【體路專訊】「2024-2025港九D1中學校際籃球比賽」今學年起港九兩區合併下增設8強賽,滙基書院(大坑東)周五(15日)在彩虹道體育館男子A Grade僅1分27秒的補賽中,憑倫子日轟入關鍵三分,加上魏俊偉兩罰全中,以49:46擊敗漢華中學,下周二(19日)將硬撼英華書院爭入決賽。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
D1學界籃球|寶覺勇挫張振興晉4強 男拔45分大勝桂華山
【體路專訊】「2024-2025港九D1中學校際籃球比賽」今學年起港九兩區合併下增設8強賽,周一(11日)率先於黃竹坑體育館上演兩場男子A Grade賽事,其中頭場由寶覺中學以58:36擊敗張振興伉儷書院,尾場則有拔萃男書院89:44挫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晉級4強的兩隊率先鎖定精英賽資格。
【學界籃球】聖若瑟挫張振興闖決賽 漢華第三節爆發撼贏桂華山
【體路專訊】港島D1中學校際籃球比賽男子A Grade四強今日(21日)於柴灣體育館舉行,力爭衛冕的聖若瑟書院於頭場以41:33擊敗張振興伉儷書院;尾場就有漢華中學憑第三節拉開,以54:39挫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晉級決賽的聖若瑟及漢華分途取下12月的精英賽資格,並將於11月30日下午6時15分爭奪冠軍。
【學界3×3籃球】漢華贏「翁家軍內戰」封王 「硬淨」協恩大熱封后
【體路專訊】「香港學界3×3籃球挑戰賽」今日(6日)於修頓室內場館上演中學組八強至決賽,男子組決賽由漢華中學在「翁家軍內戰」12:8力挫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稱王;女子組決賽則由協恩中學17:8勇挫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大熱封后。
【D1學界籃球】連取關鍵10分領漢華重奪港島冠軍 陳楚熙:MVP屬於大家!
【體路專訊】「港島區D1中學校際籃球比賽」男子A Grade決賽今午(16日)於修頓室內場館上演,由聖若瑟書院與漢華中學爭奪冠軍。漢華憑著陳楚熙於第二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連取10分拉開,終以44:26取勝,相隔一年後再登冠軍寶座。
【D1學界籃球】胡銘康「絕殺」桂華山領聖若瑟入決賽:證明我們重返強隊之列
【體路專訊】「港島區D1中學校際籃球比賽」男子A Grade四強今日(11日)於上環體育館上演,前屆D2冠軍聖若瑟書院於尾場迎戰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全場領先下被對手在最後半分鐘反先,不過最終仍靠小將胡銘康的零角度入球「絕殺」反勝47:46,13年後再躋身決賽之餘,亦粉碎「翁家軍」上演決賽內訌的美夢。胡銘康賽後直言勝仗證明聖若瑟已重返強隊之列。
【學界籃球】「翁家軍」包攬港島D1冠軍 聖若瑟筲官齊升班
【體路專訊】隨著中學學界籃球各組別賽事圓滿結束,總錦標誰屬亦已塵埃落定,港島區賽事由兩支名宿翁金驊執教的學校成為大贏家,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及漢華中學繼前年後再度成為D1男子組雙冠軍,漢華女將則相隔2年後再成女子組霸主。至於D2男子組前兩名則為聖若瑟書院及筲箕灣官立中學,雙雙獲得升班D1的資格。
【學界籃球】漢華爆冷碎桂華山港島十連霸夢 決賽撼張振興誓復仇
【體路專訊】學界男籃賽事再吹「冷風」,在今日(9日)進行的「港島區D1中學校際籃球比賽」男子A Grade四強賽,漢華中學「爆冷」以46:29淘汰衛冕的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粉碎對手力爭港島十連冠的美夢。漢華將在決賽硬撼張振興伉儷書院,後者在尾場以70:25大勝香港華仁書院晉級。
【學界籃球馬拉松】英華反勝桂華山晉級 硬撼男拔爭入決賽
【體路專訊】「全港學界籃球馬拉松」進入白熱化階段,今日(15日)上午率先上演八強賽事,男子組焦點落在英華書院與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的大戰,最終英華憑下半場爆發,以27:21逆轉晉級四強。女子組方面,去屆亞軍英華女學校以22:17不敵漢華中學,八強下馬。 過往打法慢熱的英華今仗入局較快,有關雋陶及何倚楊先後得手領先。反觀桂華山則要打足4分鐘才由黃永炫博得「And 1」打開紀錄,不過中段龐樂然及徐智賢各中一記3分把形勢扭轉,加上之後龐樂然入楔得手,助桂華山上半場以13:9領先。 換邊後英華急起直追,關雋陶及何倚楊繼續搶分,桂華山則有葉晨聰及徐智賢先後個人表演鏟籃保持優勢。不過桂華山下半場中段罰球把握力一般下先後兩罰中一,結果被關雋陶上籃及反擊得手,再次把優勢帶回英華。桂華山之後採犯規戰術,雖然英華命中率一般,但蘇冠維籃下得手奠勝,英華最終以27:21擊敗桂華山。 另一場由聖若瑟英文中學對張振興伉儷書院的八強賽事同樣激烈,這場比賽可謂精英賽八強的翻版戰,聖若瑟英中同樣在半場以8:11落後,但在換邊後力追,最終兩隊打成20:20平手,要以黃金入球決勝負。聖若瑟英中在守下張振興首次進攻後反擊,不過黃冠源單刀卻被判走步為例,結果再次獲得球權的張振興有隊長楊紀政絕殺得手,帶領球隊殺入四強。至於另外兩場八強賽事,衛冕的拔萃男書院以23:13擊敗寶覺中學,將與英華爭入決賽;裘錦秋中學(葵涌)則以34:24勇挫漢華中學,四強將硬撼張振興。 女子組焦點則為漢華與英華女籃合演的「港島打吡」,英華於此前的港島區D1學界賽決賽中惜負漢華,今日再碰頭亦未能報一敗之仇。上半場漢華得分來自黃詠瑩5記罰球,英華則有陳凱欣內線搶下5分,加上張樂怡兩記罰球,半場以11:9稍微領先。 換邊後兩隊梅花間竹地得分,但中段漢華李湘茹兩罰中一、英華陳凱欣兩罰全失成為比賽轉捩點,英華在最後階段落後1分時進攻未能得手,最終採取犯規戰術下被漢華黃詠瑩再進4記罰球奠勝,港島「一姐」最終以22:17贏得四強席位。 衛冕的協恩中學則以38:10挫裘錦秋女隊,寶覺中學則以28:17擊敗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而福建中學(觀塘)則以37:12擊敗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四強將由協恩對寶覺,及福建對漢華。
【學界籃球馬拉松】「慢熱」桂華山小勝體藝晉級16強
【體路專訊】「全港學界籃球馬拉松2017」今日(14日)於港灣道體育館上演連場激鬥,早上先上演男子組32強賽事,其中學界港島區D1冠軍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靠下半場發力以21:15擊敗賽馬會體藝中學,晉級明日舉行的16強賽事。
【學界籃球】桂華山絕殺張振興稱王 漢華挫英華封后
【體路專訊】「港島區中學校際籃球比賽」今日(26日)假修頓室內場館上演D1組男、女子A Grade決賽,男子組有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與張振興伉儷書院合演去年決賽「翻版戰」,不過今年兩隊要鬥到加時始分勝負,桂華山憑葉晨聰最後兩秒上籃絕殺張振興,有驚無險取下港島區9連霸!女子方面,漢華中學繼去年後再挫英華女學校,以39:35取勝封后。 雖然今日天氣又濕又冷,但港島區大戰仍有一定叫座力,雙方支持者未待比賽開始已經熱烈打氣,現場氣氛足以媲美甲一賽事。比賽隨著球證的哨子聲開始,桂華山入局較快,先有龎樂然一記上籃打開序幕,其後再有黃永炫連取4分,初段領先6:1。但張振興此時打出一段6:0攻勢收復失地,反超前1分。張振興在籃板方面佔優,中鋒鄭瀚駿多次在桂華山的禁區搶下進攻籃板,但整隊二次進攻命中率不高,一直未能將比數拉開,張振興首節領先9:8。 第二節初段,張振興憑鄭瀚駿及林嘉樂的罰球拉開比分,一度將比分拉開至4分,但完半場前桂華山有葉晨聰的兩球罰球追至14:15。換邊後桂華山不斷搶攻,鄧鍾佳在罰球線中距離施射得手,助桂華山反超前18:16,加上葉晨聰連得4分擴大優勢,桂華山第三節反超前24:21。 比賽末節雙方非常緊湊,攻守激烈,兩隊在本節中段已滿了隊犯。臨完場比賽形勢更加是非常混亂,先有葉晨聰「And 1」助桂華山反超36:35,後有張振興完場前6秒憑鄭瀚駿的罰球追平!張振興在完場前2秒再搏得兩球罰球機會,但隊長楊紀政在壓力下兩罰全失,白白錯失獲勝的機會,同時讓比賽以36:36平手進入加時階段。 加時賽雙方不斷因對手犯規獲得罰球機會,但每當主射罰球時,現場觀眾都會大聲叫囂,雙方球員亦有多球射失。比賽來到臨完場前僅10秒,張振興的楊紀政偷波得手,再妙傳給林文政上籃,張振興再次領先!當再一次以為張振興可以獲勝,怎料桂華山再上演奇蹟,葉晨聰臨完場前僅兩秒鏟籃成功,助桂華山絕殺44:43,有驚無險封王! 今仗為桂華山攻入全場最高20分的葉晨聰賽後難掩興奮心情:「比賽末段真的非常緊張和激烈,絕殺一刻沒有想太多,只想做好防守,但能成為英雄真的很開心!雖然球隊是成功衛冕,但我在去年不是主力,因此今次奪冠意義更大。而自己今年即將畢業,目標當然放到最遠在精英賽奪冠!」教練翁金驊亦大讃今年球隊非常齊心,朝著目標前進,盼在精英賽能繼續有所發揮。 女子組方面,另一隊「翁家軍」漢華亦成功問鼎冠軍。漢華甫開賽即有陳倩童先來一記3分下馬威,後以一記封阻贏盡球迷掌聲,加上羅家誼兩度上籃、黃詠瑩把握對方失誤得手,一度領先過8分。不過英華站穩陣腳後隨即反擊,陳凱欣籃下發威加上張樂怡搏得犯規後兩罰全中,英華追至僅落後8:12完首節。 雙方於第二節繼續快上快落,不過手感未算火熱之下兩隊均未有太大進帳。英華雖然有陳凱欣上籃搏得「And 1」追近至僅落後1分,但之後陳煥榆兩罰全失,英華錯過反先的機會,更被陳倩童上籃得手,稍微拉開至16:11完半場。換邊後英華向漢華內線施壓,多次搏得罰球機會,結果在高命中率下收窄分差,更一度憑張鴻欣得手反先漢華。不過關鍵時刻劉君彤連得5分、陳倩童中距離得手,漢華於第三節仍以27:23領先。 比賽來到最後一節,英華卻有陳煥榆四犯纏身,手緊之下被漢華的陳倩童及羅家誼接連得分,英華一度落後過10分。眼見時間無多仍大落後,英華女籃卻未有放棄,陳煥榆與張樂怡先後得手、加上陳凱欣搏得「And 1」,英華成功追至落後4分,不過漢華在放慢節奏之下取回主導,最終以39:35擊敗英華,再度取下港島區后座。 漢華及英華將會連同較早前取得女子組季軍的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一同出戰精英賽,男子組的精英賽參賽資格則由桂華山及張振興奪得。「全港學界精英籃球比賽」將於12月16日揭開戰幔,一連8日上演男、女子組首兩階段及八強賽事,四強戰及決賽則會於2017年2月初舉行。 圖、文:何子淵、陳宗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