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義工看里約奧運 (9) – 印象・香港



rioolympic_volunteer_20160915-1

【讀者投稿】小時候,上課從課本上學過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書本上說香港吸引了世界不少地方的商人到來投資。又有不少旅客慕名而至,體驗中西文化下的香港。在這種氛圍下,不知不覺產生了一種優越感,認為香港跟倫敦或紐約一樣,人家一聽就明白。然而,在地球另外一面的巴西遇到的事,令筆者有新的感受。

入境巴西,遇上阻滯

 經過十多個小時後,筆者終於從阿姆斯特丹抵達聖保羅,準備轉乘內陸航班前往里約熱內盧。當走到入境櫃檯時,即時遇上阻滯。櫃檯職員看到我的護照後,先詢問我來自哪裡。回答後,職員面有難色,隨即向我指著護照上的國籍一欄,向我說聲:「China﹗」她的反應像是問我:「為何中國籍的你會拿著一本香港護照。」後來經過一輪交涉,終於成功入境。可是,因為這番延誤,令筆者差點趕不上往里約的航班。事後,筆者曾向其他香港義工埋怨他們作為負責機場出入境的職員,應該對國際事務有一點點認識吧。

rioolympic_volunteer_20160915-2

香港?你是日本人嗎?

 第一天的工作,令筆者把過去以「I come from Hong Kong」自稱的喜悅暫時放下,化身為香港「親善大使」。當我介紹自己是來自香港時,有巴西義工以日文向我說午安。我連忙表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我不是日本人。其實在巴西的日子裡,不時有本地人跟我以日語打招呼。起初,我也連忙更正我不是日本人。可是,後來我也習慣了。筆者想起一次在里約的青年旅舍跟當地的青年交談,後來他向我說了一聲「Arigato」,頓時嚇壞了湊巧在我們身邊走過的日本旅客。

視野狹隘之過

 我把這些趣事分享予旅舍的老闆,他對此感到有點無奈。

「我曾在美國待了十多年,當然知道香港。其實這個情況或多或少歸咎於巴西人的視野。例如部份年青學生只想著唸書,可是沒有想過走出巴西,看看這個世界。所以,我遇見了你(指筆者)這位來自世界另一面的年青人,我作為巴西人都感到慚愧。」

當值期間,我也跟不少巴西大學生聊起這個事情。

「其實大概也是因為在聖保羅聚居了不少日本移民及其後裔,所以不少人每次看到亞洲人都會首先聯想為日本人,這與巴西人的國際視野不夠廣闊有關。」

rioolympic_volunteer_20160915-3

成龍與香港

 另一件事令筆者感到困惑的是,現在還有甚麼可以代表香港呢﹖拋開政治或經濟等不說,每個地方都有其「軟實力」。說起英國,不談足球員,大家可以談談流行音樂;說起巴西,談過尼馬也可以談談森巴嘉年華。記得有一晚,有兩位來自塞爾維亞的記者打算找我跟我的拍檔進行一個簡短的訪問。

首先記者問我們︰「你們知道塞爾維亞嗎?」在眾人都流露出疑惑的面容時,筆者輕輕地說出:「Nemanja Vidic(前曼聯球員,尼曼查.維迪)」 此時,兩位記者仿如中了頭獎般歡呼,並主動要求筆者幫他們進行一個訪問。

然而,當筆者向本地人深入介紹香港時,發覺除了成龍(Jacky Chan)及李小龍(Bruce Lee)之外,根本想不起其他東西來。(按:有認識香港的本地人會跟筆者說起這兩年的社會事件,但不打算於本文詳述。)

尋找新象徵

筆者與里約的旅舍老闆開玩笑,說起回到香港,似乎要想想如何令更多人認識香港,讓更多人了解香港的獨特之處。老闆卻認真起來︰「你有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你應該要做啊,就由我們這些巴西人開始吧。」

要尋找一個新象徵並不容易,找一個屬於香港,能夠代表香港的似乎難度更大。可是,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繼續探索,成龍及李小龍會有「榮休」的一天。

P.S.完成奧運義工工作後,到了一個名為Curitiba的城市小旅行,跟旅舍的職員談起。他說了一句值得反思的說話:「如果一個來自阿根廷的白人及巴西的白人同時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能一下子就分辨出來吧。」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