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精英賽



【體路專欄】今年學界精英籃球賽四強賽事,由於安排在學校假期裡進行,許多學生都可以藉著假期親身到場觀戰。即使非該校學生,只要是籃球愛好者,都希望求得一票到場感受何謂學界大賽。

精英籃球賽在近兩年得到商界贊助,從宣傳到比賽,既有網頁介紹各校隊陣容,又有為學校製作打氣TEE,更有為旺角「波鞋街」(近比賽場地)的店舖佈置一番………總之一切都是要將賽事的焦點變成「年度盛事」,加上不同媒體舖天蓋地報導,學界精英籃球賽已經成為本地籃球運動其中一個不能錯過的項目。今年比賽更有媒體提供網上直播,即使未能取得門票亦可安坐家中收看。可見今年觀賞比賽的球迷數量比往年大幅上升。

「阿SIR,其實我哋學校有冇機會可以打到入精英賽呀?」這是筆者學校的一位中四學生,於農曆年假後主動提出的問題……他對每隊的陣容似乎瞭如指掌,由教練名單到攻守陣營都可以如數家珍,總之一切就是專家口吻。筆者問他為何有如此壯志?他簡單直接的回應:「型囉!」

同意,年輕人總有自己的理想。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在默默耕耘的訓練裡,付出了體力和汗水,都希望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示成就。能夠站在頒獎台接受萬人景仰固然「有型」,即使輸掉比賽也有值得令人感動的故事。同學覺得打進精英賽是有型的事,實在要多謝贊助商背後的心思和功力。他們經多番努力,把原來的比賽模式轉變成這兩年間的模樣。但「精英賽」其實不只籃球一項,乒乓、羽毛、足球、排球、手球和越野跑也有學界精英賽,當中參與的運動員所付出的亦不比籃球運動員少。透過每一位運動員奮鬥的故事,都有值得教育學生的機會。商業機構能夠號召的人力物力,從籃球賽已可見一斑,如果能夠繼續慷慨,甚或有其他商號加盟,這可能會是學界的傳奇。

回應一下筆者那位「問題學生」,能夠帶領學校「殺入」精英賽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球類項目。除了運動員本身的技術和身體質素外,還有許多外在因素,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就以本屆籃球賽列強為例,到場支持的除了同學之外,由校長至工友、家長至校友,甚至各校校監校董,無不臨場支持。正如筆者一位朋友形容,各校隊今年不是來「角逐」冠軍,而是整間學校來「搶奪」寶座。試問今時今日可有多少間學校,能夠暫時把學術擱下,為體育競技的目標團結一致?體育運動所帶來的「非量化」回報,有時真的只有體育老師才能明白。

能夠成就一項運動的發展,除了學校、主辦單位、商界的支持外,政府的幫助也具有影響力。現屆政府在發展體育策略時,都以「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來考量,因此他們的支持是相當重要。如果政府可以把所有精英賽事,安排在交通便利、且設備完善的場地進行,那就可以吸引更多市民認識學界體育發展的水平了。有負責足球項目的同業曾經忽發奇想,希望學界精英足球賽可以安排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相信作為中學生能夠在此殿堂級場地比賽,不論比賽勝負已經是一種光榮。

當我們近幾年眼見台灣、日本等鄰近地區把高中籃球或足球聯賽辦得有聲有色,既有商界配合,亦有電視轉播,香港似乎有點落後。但筆者認為香港這塊彈丸之地,要發展學界體育本身已經是一件艱巨的任務,尤其社會普遍認定年輕人的成就,主調仍然在放在學科成績上。這一點,繼續全賴我們體育同業的堅持和互勉,大家努力!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