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 Cover】香港美式桌球一樣掂-卡比多羅比



【體路 X Junior】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桌球運動分為英式及美式,但如吳安儀、傅家俊、亨特利、希堅斯、奧蘇利雲、丁俊暉等一些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卻清一式為英式桌球員。或許現時美式桌球的普及和受歡迎程度遠遠比不上英式,但香港仍有不少美式桌球手在默默耕耘,盼望有天他們的名字也能被香港人記住,其中一位就是16歲小將卡比多羅比(Robbie Capito)—首位港產美式桌球亞錦賽冠軍及世錦賽亞軍。

屬於「千禧後」的Robbie父母均為菲律賓人,但他卻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3歲已經開始與桌球結緣。「小時媽媽買了一張玩具桌球枱給我,那時已經常常玩,後來爸爸看到我好有興趣,就在5歲時帶我去『波樓』試打一、兩Cue。」後來經「波樓」的朋友介紹,Robbie在8歲正式開始加入興趣班,「好喜歡桌球比賽的變化,不像遊戲機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種模式。」美式桌球在香港不及英式普及,卻是菲律賓的強項,Robbie父親自然也懂美式桌球,於是小伙子很順理成章朝美式發展,漸漸發現,桌球成了自己的夢想。「小時候看台灣著名球手吳珈慶打球,他16歲已贏得世界冠軍,當時就夢想像他一樣成為世界頂級球手。」

啟蒙父親病逝跌入低谷

邁向成功的路上,Robbie也曾經歷低潮。3年前父親因病離世,讓他陷入了谷底,甚至想過從此不再拿起球桿,最後在家人、教練、同學和老師的鼓勵下,才重拾動力繼續走下去。「始終是爸爸激發我去玩這項運動,現在他也在天上支持我。」桌球不再只是他的夢想,更是連結著與父親的快樂回憶。

著名科學家愛迪生曾經說過,他的發明源自於1%的靈感與99%的汗水。Robbie在桌球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同樣全賴1%的靈感與99%的汗水。提及Robbie的天賦,教練聶海欣分析謂:「他很快便能掌握球前進的路線及出手的力度,還有對於運用白波的思維亦較為廣闊。」

至於汗水,則是每天堅持的練習。美式桌球於2013年才被列入體院資助行列,與英式桌球看齊,但當時體院未有美式球枱供練習,Robbie與其他青少年隊員就要到順利邨體育館練波。直至兩年多前才正式以體院作訓練基地,家住東涌的他每天放學後要花1小時多趕往市區練習,然後又再花1小時多的車程回家,才可以開始做功課,每天晚上12點多才睡覺。這種每天的堅持,聶教練看在眼裡是心痛也是欣賞:「當時他真的好辛苦,運動及學業兩邊都做不好,但他從來沒有偷懶,每日堅持沒有放棄。」那時Robbie每天的生活,就只有學業與練習。

亞錦奪冠世青奪銀創歷史

皇天不負有心人,Robbie的努力並未白費,他今年5月於亞洲錦標賽少年組封王,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奪得個人冠軍的球手。以此為契機,Robbie也在今個學年成為全職運動員,並轉讀上課時間可配合全職訓練的林大輝中學。這個轉變,他坦言考慮了一段時間:「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媽媽一個人住,但最後都獲媽媽支持追尋夢想,現在周中會住在體院,周末便回家陪伴媽媽。」多了時間練習,也多了比賽機會,Robbie從亞洲水平提升至世界級水平,上月揚威俄羅斯,於世青賽奪銀而回,同樣寫下香港歷史新一頁。不過佳績未有讓Robbie自滿,反而教他更認清自己的不足、與別人的差距,然後更努力去尋求進步。

16歲,或許是享受美好校園生活的日子,打機、拍拖、下課後與同學遊玩逛街……這樣的生活已被Robbie捨棄了,可他說從未後悔:「我好喜歡桌球這項運動,好希望能夠努力去追求夢想,每天對著這幾個顏色球都覺到好開心。」他看著枱上的9個花式球,補充一句:「它們是我女朋友。」努力與犧牲成就了世青亞軍,假以時日,他或許會成為繼「Wonder爸」傅家俊與「四眼Cue后」吳安儀之後的另一位香港桌球代表人物,不知到時大家又會給他冠以一個怎樣的綽號呢?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20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13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並留下 學校、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於今期開始亦新增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