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普及運動見成效



【體路專欄】「第十屆運動博覽」已於上月圓滿結束,普羅市民一家大小參與其中,一眾運動愛好者除可用優惠價購得心頭好之外,更可參加平日難得一試的運動體驗,有趣者如香港賽馬會的VR虛擬賽馬體驗—戴上VR眼罩、騎上「坐騎」,參加者就可感受在綠茵草地馳騁之樂,連同其他與精英運動員交流的活動,即使在新冠疫情下,仍能吸引超過50,000人入場,參觀人數為十屆之冠。博覽錄得破紀錄的數字,部分亦反映香港近年在推動運動「普及化」已有一定成效。

原因之一,當然是與香港的精英運動員在多項國際賽事中表現出色,屢獲獎項有關。由「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及港隊在7月於日本盃場地一級賽共奪1金6銀4銅的佳績;其前亦有「少年劍神」張家朗於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奪金;在香港土生土長訓練成才的港隊乒乓球女團創歷史首奪奧運銅牌……一幕又一幕動人心弦的精彩賽事,處處流露着香港運動員那份堅毅不屈、永不放棄的精神,亦讓我們看到多年來推動運動「精英化」的成果,令人欣慰。

目前,香港的全職運動員有550人。精英運動員在國際賽事奪得殊榮,刺激家長們紛紛鼓勵子女參與運動。例如,在今屆的運動博覽上,「香港青少年劍撃精英賽暨運動博覽十週年盃」獲破紀錄的1,500人報名參加,相信「張家朗效應」在當中亦有一定推動力。當運動進一步普及,相信在其他項目的國際賽事有「零的突破」奪得獎牌亦指日可待。

「第十屆運動博覽」開幕儀式。

至於運動「盛事化」,不可不提的,必然是基建場地的配合發展。萬眾期待的項目,是投資達港幣319億、佔地28公頃的啟德體育園,其主場館多達50,000個座位,室外運動場亦可容納5,000座位,預計於2024年開幕,即將於本月退休的體育專員楊德強曾強調體育園「一定以體育行先」。熱切期待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及其他大型國際賽事在此舉行。

體育園之外,再加上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亦以超過港幣1 億7,000 萬支持重建南華體育會銅鑼灣運動場及翻新高爾夫球練習場,設施已於上年開幕,令市民及運動員皆可使用國際級的仿真草球場,同時政府亦正重建多個康體設施如元朗大球場、九龍仔泳池等,期待更多新場地投入使用,進一步令運動普及化。

若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於今年發表有關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英超)的數據作參考,在2019/20球季,單是英超就已為英國經濟作出76億英鎊的貢獻,佔英國的GDP的0.33%,直接貢獻的稅收達36億英鎊 。

楊德強在「設計二十五載」展覽會上表示,2020年體育及相關活動佔香港(以市價計算)的GDP 1.9%,為港幣510 億元,體育及相關活動的就業人數佔就業人數為75,000人,佔總就業人數的2.0%。並曾表示運動產業已經存在,但如何將之壯大,仍有待思考。

體育專員楊德強在「設計二十五載」展覽會上講述香港體育發展情況。

在運動「專業化」上,楊德強肯定投放資源用於運動科學及運動醫學的支援,令由訓練到比賽後的恢復,以至復健都有提升。他表示目前獲批的七項運動科研資助項目已達港幣3億元,未來更將加強相關運動專業人員及科研培訓。

隨着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由廣東、香港及澳門共同承辦,相信將進一步增強香港與內地在運動上的交流,雙方在不同項目亦可藉習訓與切磋提升運動員水平,累積舉辦國際級運動賽事的經驗,亦有助培育運動管理專才,同時運動市場亦得以拓展,為運動產業化創造土壤,藉大型賽事再推動本地運動普及化。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嘗言:「運動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它可啟迪心靈,它團結民眾的力量非其他活動可比,亦是年輕人都能理解的共同語言。」盼望香港的運動發展再創高峰,團結港人,令香港在國際體壇再放異彩。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