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場地盃】棄手球「踩」上腳踏 楊礎搖:單車給我的成功感更大



【體路專訪】談起香港場地單車的女子短途車手,相信大部分人幾乎不假思索也能說出李慧詩的名字。再數下去,可能會是馬詠茹、李海恩甚或是李燕燕,但在「2018新鴻基地產香港國際場地盃」女隊當中就出現了一張陌生的面孔,表現更令觀眾驚喜。首次出戰UCI賽事已於青年組500米計時賽、凱林賽及爭先賽連奪3金,難怪2年前毅然放棄手球專攻單車的她也直言:「單車給我的成功感更大」。「楊礎搖」這名字也許在往後的賽事,將更常出現在大家眼前。

我小學已經玩三鐵,以往一直也是單車成績特別好。

手球和單車,兩種看似互不相關的運動,偏偏先後是楊礎搖的兩項主項運動。不過原來她最初接觸的運動,卻是更講求耐力的三項鐵人,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發挖出她在單車的天份,「我小學已經玩三鐵,以往一直也是單車成績特別好,即使我游泳較慢也可以靠單車及跑步追回失地,通常都有前3名。」一直到升中後,礎搖的運動生涯迎來了第一個小改變,「本身的中學不太注重運動,最出名是手球。但當時因為我已接觸運動已久,不想只讀書,剛巧當時有幾個同學都玩手球,便趁機為學校重建了手球隊。」

這個巧合卻為礎搖慢慢在運動員生涯造出一些成就。2015年的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全青運),她成為了16名手球隊成員之一,最終更為香港奪得第7名,但同時礎搖仍從未放棄單車的練習。「全青運之前,我都是一練完單車就立刻乘的士到彩虹道(體育館)練手球。每一天也如此,是辛苦但其實蠻開心。」但一心始終不能二用,礎搖的單車成績也似乎受分心而影響,「教練一直也說我有潛質,但可能因為要兩邊兼顧,個人總是會比較疲倦,所以比賽總是只得第2、第3名。」被稱為「新星」卻最終只停留在「有潛質」的例子不少,但接下來的一個決定就令礎搖生涯出現突破。

『踏單車的成就和成功感好像更大』的感覺,就在那一刻我決定要將全副心機放進單車裡。

1年半前的澳洲珀斯,礎搖與隊友吳思穎、趙蕙芸及李思穎在「太平洋場地少年賽」2公里團體追逐賽,以2秒多的差距擊敗東道主奪金,「那次贏了主隊、上到最高的一格頒獎台,令我有一種『踏單車的成就和成功感好像更大』的感覺,就在那一刻我決定要將全副心機放進單車裡。」

這年多與單車的磨合期,礎搖也坦言遇過樽頸,尤其在去年初的「亞洲青年單車錦標賽」無緣獎牌,更曾令她陷入情緒低谷。幸好去年11月在昆明集訓時,教練看似隨便的一句:「你先練短組吧!」就為礎搖的單車生涯點起一絲曙光,「雖然當時大部分時間都是練習中長距離,但其實慢慢都有接觸短距離,而且專注練習後時間和能力的確高了很多。」

這個進步從礎搖近半年的成績所看也可見一斑。繼去年的「日本盃青年組」凱林賽摘銅後,今個週未的「香港國際場地盃」更連奪3金。雖然造出的並非自己的最佳時間,但礎搖也笑說已達成自己最初轉項的目標:「首要目標也是在國際比賽拿獎,怎知今次真的很幸運地成功了,(首日)暫時只得兩金也很滿意了。」

聽上去有點謙虛的這段話,或許也來自於自知與真正短途好手仍有一點差距,「除了經驗之外,我的肌肉也再需要加強。」的確以單車運動員來說,礎搖的身型是稍為瘦削,甚至一看上去也未必能想像她是短距離單車作為主項。「短途要『爆』得就要多些肌肉,不過瘦也有個好處,就是我的起步會比別人好。」

礎搖獲獎後,與每場賽事都在旁為她指導的「大師姐」李慧詩擁抱。

要加強肌肉訓練,請教「最強大腿」李慧詩(Sarah)也許是最好不過。「Sarah一定是隊中每個人的目標,在我心目中更是恩師。」礎搖在昨日領獎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Sarah擁抱,現在大師姐作為教練助理「實習生」後,更令小妮子在她身上學得更多,「以往都不敢問太多,但現在Sarah會一起落場,示範戰術和一些腳法之餘,又會和我們慢慢翻看片段改善姿勢。」

Sarah一定是隊中每個人的目標,在我心目中更是恩師。

再好的千里馬也要有伯樂扶持,礎搖在隊中有Sarah等伯樂指導,難怪也淡然道出「盡力爭取亞運積分」這個目標。雖然她自知因能力和年紀所限,8月雅加達亞運會未必有上陣機會,但明年的全青運轉以單車運動員的身分踏上頒獎台,就成為礎搖未來的最大目標。如果做到了,她邁向全職運動員的基「礎」也許就不能動「搖」了。

圖:徐飛、麥景智
文:麥景智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