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專訪】衝奧旅途一波三折 施幸余低潮中暢泳



施幸余,游泳

【體路專訪】低潮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運動員亦經常會遇到。今次在東京奧運現場,泳壇「大師姐」施幸余改以教練角色隨行、站了在鎂光燈照不到的位置。旁人看來是沒有達標出戰,但錯過奧運列車,連同衝擊奧運資格期間的種種低潮,卻又讓施幸余提升至另一個境界。

游泳,施幸余

游泳,施幸余

33歲的施幸余已經去過3次奧運,在本地泳壇屬大師姐級數,近年兼任教練雙線發展,不過以運動員身份出戰東京奧運一直是其目標。衝擊奧運資格的旅途要從何說起?「施魚」說從2019年一場疾病開始:「7月要去世錦賽爭奪奧運接力資格,在機場準備出發時突然不適,見暈到甚至不能站立,然後就進了醫院。」正因如此,在世錦賽取得4×100及4×200米自由泳接力兩張東京奧運入場券的港隊陣容中,並沒有這位「大師姐」的名字。

不過她並未能找到疾病成因:「照了心電圖卻沒有任何異常,只是超級虛弱。可能當時真的壓力大又辛苦,隊內教練人事變動、世錦賽壓力等,又覺得奧運就快來到就練過了頭,許多事情累積起來,身體就突然倒下來了。」施幸余之後離開泳池兩個多月休養,透過學習八段錦及與家人行山來鍛鍊肉身健康,同時也學懂打坐與冥想等方式照顧精神健康,她自嘲道:「不是迷信,但真的能別幫助自己靜下來,這些都是到你出事、怕死時才會去做。」

游泳,施幸余
施幸余在患病後開始打坐,笑言自己試過在體院戶外打坐時被螞蟻群攻擊。

暫停練水兩個月多,「施魚」像重新起步,一方面要重拾狀態盼達到100、200米自由泳奧運B標來參加接力項目,另一方面兼任教練的她亦陪伴小將何南慧訓練,希望助她圓奧運夢:「如果只能在我和何南慧兩人中選一個,我會希望她去到東京。因為我已經去過奧運,去3屆和去4屆分別不是太大,但她未去過奧運,意義會更大。」她在恢復的過程慢慢追著何南慧,一步一步回到正常水平。

紐西蘭集訓未收成效

2019年12月昆明練習後,施幸余在2020年1月帶同為衝擊東奧資格而轉為全職運動員的何南慧一同前往紐西蘭集訓,她明言自己並非只當陪練:「生活日常是『陪太子讀書』,但一到練習時就把她交給當地教練,我自己也希望能夠練得好。」施幸余說生活是「陪太子讀書」並非玩笑,作為師姐與教練,與未成年的後輩一同生活與集訓,她自覺有責任要打點好一切。然而人在異地,生活瑣碎事也可以變成大挑戰,駕車前往訓練場地就是其中之一:「在香港不常駕車,到紐西蘭第一天取車時手忙腳亂,想打右燈卻錯開了水撥,然後被後方的貨車司機狂『呠』……」她說起驚險的瞬間,指自己初到埗時駕車緊張得滿頭大汗,「幸好何南慧第一天不在,不然她一定嚇死。」圍繞車子的難題還有死火、爆胎等等,聽著也能感受到她的心煩。

施幸余2020年初與何南慧到紐西蘭訓練。(圖:受訪者提供)

除了繁瑣的生活讓施幸余在紐西蘭小病了兩星期,但整體訓練效果不俗,加上當地一同訓練的亦有兩位主項及水平均與港將相若的泳手,因此訓練既是享受,也讓她的狀態重回高峰。偏偏這個時候就迎來了疫情。「真的只是差幾天,紐西蘭在比賽前封城了。如果比賽能夠辦得成,我覺得好大機會可以達標。」沒有比賽,不能訓練,每天看著疫情的消息,施幸余與何南慧起初決定不冒險返港。直至東奧在2020年3月底落實延期1年,兩人同時失去奮鬥的目標,「大家都好難過,有段時間甚至大家都無講過一句說話。之後何南慧說想返香港,我其實想留下來,但也不能讓未成年的她自己回去,加上紐西蘭也沒有解封的意思,至少返到體院可以練習。」

沒有比賽,未有東奧資格,施幸余返到香港自言沒有人生目標:「對教練來講都困難吧,如何制定訓練內容?只能打底……底我有啦,打了這麼多年還不夠?」想要兼任教練的工作來找點目標,偏偏體院進行封閉式訓練,兼職及潛質運動員不能入內練習,訓練人數大減下教練的工作也不如以往繁忙,「之前還可以幫忙計時,現在比較少人,教練一個人都能計完全部,我覺得自己是多餘。」於是那時候的她選擇封閉自己,躲在房內自暴自棄,更曾萌生退役的念頭。

游泳,施幸余

那段時間何南慧會在周末到她的體院宿舍房間玩樂打發時間,算是施幸余低潮期中的一種陪伴,「雖然大家都覺得一路以來都像我照顧何南慧,但在我角度來看其實是互相幫忙。可能她未必察覺,但其實她有意無意的問候,也是我需要的東西。」低潮沒有立即過去,但至少在低潮時有人相伴。直至2021年初,施幸余機緣巧合下與體院運動科學的職員及體能教練閒談,頭上的燈泡如突然亮著,「他們說,看看Siobhan(何詩蓓),同樣是沒有比賽,卻一直訓練、一直進步。我當下就想到,其實對她而言這段時間更困難,但她做得到,為何我要自暴自棄?」

內心的一團火再次燃點起來,施幸余彷彿又再重頭來過,努力地衝,最終見證到徒弟何南慧連達200自及100自B標,替她開心時自己卻始終未如願達標,未能繼2004年、2012年及2016年後再度踏上五環舞台。「失望,但只是因為未游到心目中的時間,去不到奧運反而沒有甚麼,就是衝奧運這件事完結了。直到泳隊成員見記者那天,就像回到2008年去不到奧運時的情況,大家都在接受訪問,我卻站在一旁,酸溜溜的感覺。現在長大了,又不是好恨有記者過來訪問自己,但,就是無我份囉。」

換個身份前往東京

以為沒有她份,最後還是有她份。失落奧運B標後,隨即以破短池100米混合泳香港紀錄的時間達年底世錦賽A標的施幸余,最終在今年7月以教練身份前往東京,用另一個角色迎來生涯第四次奧運會。但這次奧運之旅對這位另類「四朝元老」而言並不愉快,「因為去到時無人教如何在奧運做教練,我回想自己以前去比賽時教練的工作,但想不起來,因為我以前只是負責游。所以在東京時有一點無所事事、行行企企,但又怕自己會做錯事影響到隊友。」東京之旅的總結,施幸余回港兩個月後仍未有結論,還在思考當中,「也許學習的過程就是這樣。」

游泳,施幸余
施幸余未能達標前往東奧後,隨即以破短池100米混合泳香港紀錄的時間達年底世錦賽A標,證明自己仍有能力再作突破。

學習當教練的同時,施幸余也言自己還未放棄當運動員:「教練的角色還有好長遠的路,可以想得好長遠,不是短暫的期待;但運動員身份是短暫的期待,以前可以講4年後怎樣怎樣,現在就要一年一年去計劃,但我仍然是期待的。」期待的不只是參加這個比賽、那個比賽,還有達成兩個終極目標:「說了很多年,希望短池100蝶游入58秒內,還有長池50蝶要破香港紀錄(26秒66)。」

經歷這兩年間斷斷續續的低潮後,被問及是否學懂了處理低潮時的情緒,施幸余笑指:「不敢保證,我相信低潮一定會出現,但我也相信自己到時會更早察覺,然後早一點求救,我還未去到能自癒的層次。」人生如游泳,時間的進步可以是突破性的起伏,也可以是線性向上的累積。施幸余學習在低潮中自處的過程,大概是後者。

游泳,施幸余

圖、文:何子淵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